二樓的展覽內容非常豐富,除了繪畫之外,還有黃金年代的各類文物,其中藍白相間的台夫特青瓷的展品數量十分可觀。
台夫特青瓷是荷蘭的一種獨特陶瓷工藝,以其鮮明的藍白色調和精緻的圖案聞名於世。這種瓷器起源於17世紀的荷蘭城市台夫特,當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將中國的青花瓷引入歐洲,激發了當地工匠的創作靈感。
台夫特青瓷的特色在於藍白相間的配色,這種配色清新雅緻,深受歐洲人的喜愛。瓷器上的圖案也極具特色,常見的圖案有花卉、人物、風景等,風格多樣,既有中國傳統的紋樣,也有荷蘭本土的特色。
製作工藝上,台夫特青瓷採用的是低溫燒製的工藝,瓷胎為白色,在上面繪製藍色的圖案,然後再罩上一層透明的釉。這種工藝使得瓷器表面光滑細膩,色彩鮮豔。
這幅畫作呈現了荷蘭靜物畫的典型風格,凶猛的貓頭鷹正俯視著一隻無助的雞,而一隻鴿子正驚恐地飛翔。這種生與死的對比,以及力量與弱小的對比,是巴洛克時期藝術常見的主題。畫作中強烈的對比、豐富的細節和戲劇性的效果,都是巴洛克藝術的典型特徵。
台夫特青瓷隔壁的展間裡展示了這一架精美的古鍵盤樂器—— 鍵琴(Clavichord)。鍵琴是巴洛克時期常見的鍵盤樂器之一,以其溫柔細膩的音色而聞名。
遊客們在這個展間中走上去一座左上右下的木製階梯,就能排隊參觀這座精美的娃娃屋,Medea小時候很喜歡玩芭比娃娃的夢幻屋,這座古代娃娃屋勾起了Medea的童年回憶。
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7世紀娃娃屋,這類娃娃屋在當時是富裕家庭用來展示財富和品味的象徵。娃娃屋內的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和製作,從牆上的油畫到地上的木地板,無不展現出當時的工藝水平。
娃娃屋內的許多物品,如瓷器、紡織品,都來自於世界各地,反映了當時荷蘭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交流,是17世紀荷蘭社會的縮影。
這幅畫也是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作品,是一幅描繪 David Leuw 和 Cornelis Meelt 夫婦還有他們的孩子的家庭畫像。採用了當時流行的寫實風格,細膩地描繪人物的服飾、表情和環境。
這幅畫描繪了阿姆斯特丹第八區的市民衛隊,由羅洛夫·比克爾(Roelof Bicker)擔任隊長。畫中描繪了當時市民們為了保衛城市而組成的民兵組織,這些市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但都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團結在一起。畫家巴爾托洛梅烏斯·凡·德·赫爾斯特(Bartholomeus van der Helst)用精湛的技藝描繪了這些人物,每個人的表情、服飾都各具特色。
最後我們來到的是庫貝圖書館(Cuypers Library),「皮埃爾.庫貝(Pierre Cuypers)」是設計國立博物館的建築師,該圖書館是荷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史庫。
庫貝圖書館館藏豐富,涵蓋了藝術史、建築史、考古學等多個領域,是研究荷蘭藝術和文化的重要文獻中心。圖書館內不僅收藏了大量的書籍、期刊、手稿,還有珍貴的版畫、地圖等資料,為學者和藝術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源。
圖書館的建築風格承襲了庫貝哥德文藝復興式的設計風格,與博物館整體建築風格相呼應,典雅莊重。庫貝圖書館不僅是一個藏書之所,更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空間。
一個小時的參觀時間很快就結束了,離開展區回到博物館的挑高大廳後,Medea邀周姓台灣女導遊合照留念,能在遙遠的荷蘭遇到老鄉是件不容易的事。
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都是自由活動時間,Neo和Medea打算先在博物館紀念品店買些紀念品,再去附近的名品街買香奈兒。
還記得這趟旅程剛開始時,Neo就在荷蘭的庫勒慕勒美術館買了一盒1000片的梵谷《夜晚露天咖啡座》拼圖,這裡又見到同樣是1000片的《倒牛奶的女僕》拼圖了。
這一區全是以名畫為封面的盒裝繪圖筆,Medea曾在捷克買了KOH-I-NOOR刺蝟筆,幾年後也託去捷克玩的朋友買了一大盒KOH-I-NOOR繪圖筆。
《夜巡》也是Neo和Medea喜愛的世界名畫,不過荷蘭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夜巡》及《倒牛奶的女僕》,我們還是偏愛後者。
穿上《夜巡》服裝的米飛兔,頭戴黑色帽子,身穿黑色外套,搭配紅色腰帶,儼然就是個小版的市民衛隊成員。而穿上《倒牛奶的女僕》服裝的米飛兔,則戴著白色頭巾,身穿黃色上衣和藍色裙子,手裡還拿著一個小牛奶壺,活脫脫就是個正在倒牛奶的小女僕。每隻都是1500台幣左右。
而穿上《倒牛奶的女僕》服裝的放大版米飛兔價格可不便宜,一隻要295歐元(10325台幣),大隻的米飛兔不但貴,也不好帶回台灣,我們只打算買隻上張照片裡的小米飛兔。
Neo和Medea這次從台灣帶來的兩把傘,圖案分別是梵谷《星夜》與《隆河上的星夜》,而這裡的傘圖案有《夜巡》及《倒牛奶的女僕》,我們想在這裡再多買一把傘。
老朋友123常勸我們在國外買紀念品時最好要買T-Shirt,因為T-Shirt實用又有紀念性,但這裡的T-Shirt胸前的名畫圖案太小,沒什麼代表性。
購物袋上是一位戴著帽子、眼神堅定的黑人女性畫作,她的形象鮮明,畫風應屬於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可惜我們剛剛沒參觀到這幅畫,不知道畫名及作者。
這些徽章的設計靈感顯然來自於博物館內那些經典的藝術畫作,最知名的依舊是鎮館之寶《夜巡》及《倒牛奶的女僕》,後面那些《夜巡》中的市民衛隊成員也很逗趣。
櫃台前這些糖果罐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博物館內的三幅著名畫作:《倒牛奶的女僕》、《夜巡》和《靜物花卉》。每罐約是200台幣。
整間博物館紀念品店大概就是這樣子,跟庫勒慕勒美術館的紀念品店差不多大小,但人潮卻少了許多,可能是因為大部分遊客還在展區內看畫作。
逛了大約半小時後,Neo和Medea最後決定買穿上《倒牛奶的女僕》服裝的米飛兔布偶,以及一把《倒牛奶的女僕》的雨傘,這家紀念品店不能刷卡,只能付現。
這把《倒牛奶的女僕》的雨傘是27.95歐元(980台幣),但Medea在台灣買的梵谷《星夜》與《隆河上的星夜》傘,兩把只要990台幣,品質還比這把《倒牛奶的女僕》傘更好。
提著戰利品,Neo和Medea在11:25走出荷蘭國家博物館,準備去逛香奈兒,出口前這位拉著小提琴的街頭藝人拉的琴聲還不錯,只是Medea急著血拼,沒太多閒情逸致駐足聆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