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19世紀的聖休伯特拱廊街(Koninklijke Sint-Hubertusgalerijen),融合了義大利與古典風格,是歐洲最美的購物商場之一,就位在布魯塞爾大廣場旁。
聖休伯特拱廊街與米蘭的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街、聖彼得堡的帕薩茲拱廊街同屬一類,建築風格相似。拱廊內部以大理石廊柱為主,柱子上雕刻著精美的畫作,上方則以玻璃帷幕的拱型天井覆蓋,既美觀又實用。
PIERRE MARCOLINI瑪歌尼尼,這位被譽為「巧克力之神」的比利時甜點大師,以創新的甜點理念聞名於世。從巧克力到冰淇淋,他不斷挑戰傳統,將甜點推向新的高度。
1995年,PIERRE MARCOLINI瑪歌尼尼贏得了世界甜點大賽冠軍,這讓他聲名大噪。隨後,他在布魯塞爾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巧克力店。憑藉著對巧克力的熱情和創新精神,他的品牌迅速在全球範圍內擴張,成為巧克力界的翹楚。
La Belgique Gourmande 在布魯塞爾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巧克力聖地。La Belgique Gourmande 的松露巧克力是招牌商品,口感細膩,口味豐富。
Neuhaus 是比利時最古老且最具盛名的巧克力品牌之一,被譽為「比利時巧克力的始祖」。這個品牌不僅在比利時家喻戶曉,更是全球巧克力愛好者心中的經典。Neuhaus 於 1857 年由瑞士移民 Jean Neuhaus 創立於布魯塞爾的聖休伯特購物廊。Neuhaus 曾經是比利時皇室的御用巧克力品牌,這也為品牌增添了無上的榮耀。
創立於 1919 年的「Mary」巧克力,是比利時皇室御用四大品牌之一(與Cote d’Or、Galler、GODIVA齊名),其創辦人瑪莉黛露克女士對巧克力的熱情與堅持,造就了「Mary」百年來不變的經典風味。
「Mary」巧克力不僅深受當時的貴族與資產階級喜愛,更在 1942 年後連續三次獲得比利時皇家認證,成為備受尊崇的頂級巧克力品牌。
聖休伯特拱廊街真是巧克力的聖地,世界知名的百年巧克力品牌在此地眾星雲集,而Neo對Mary情有獨鍾,決定在Mary買盒巧克力。
走進Mary巧克力專賣店後,只見客人們川流不息,櫃檯裡展示著數不清的巧克力,這位巧克力師傅忙碌地為客人們介紹各種巧克力的特色。
「Mary」的店員不僅專業,更對巧克力充滿熱情。他們樂於為顧客介紹不同款式的巧克力,並根據顧客的喜好提供專業的建議。
「Mary」巧克力店的裝潢風格極具特色,完美融合了古典與現代元素。店內採用了高雅的暖色系,搭配精緻的陳列櫃,營造出奢華而溫馨的購物氛圍,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Mary」對品質和品味的追求。
「Mary」的巧克力包裝設計精美,不僅能保護巧克力,更是一件藝術品,每種包裝盒內的巧克力顆數各有不同。精緻的禮盒、優雅的緞帶,讓「Mary」的巧克力成為送禮的絕佳選擇。
排隊等了幾分鐘後,剛才那位服務態度親切熱情友善的戴眼鏡店員為Neo和Medea用流利標準的英文介紹各種口味的巧克力,最後在他的協助下,我們挑選了一盒精緻的巧克力。
這個巧克力禮盒中一共有八顆自選巧克力,價錢是26歐元(910台幣),Neo和Medea是第一次買Mary的巧克力,這盒巧克力要留著自己在家裡吃。
這款包裝袋以淡藍色為底色,搭配粉嫩的玫瑰花圖案,營造出清新浪漫的氛圍。這種設計風格與「Mary」品牌一直以來所傳達的優雅、女性化的形象非常契合。包裝袋上有一個圓形的品牌LOGO,圖案中的人物形象可能代表著品牌創始人瑪莉黛露克女士,凸顯了品牌的歷史與傳承。
提著Mary巧克力禮盒,Neo打開手機裡的Google地圖導航,帶著Medea找到位於今天午餐餐廳附近的尿尿小妹雕像。比起尿尿小童,來看尿尿小妹的遊客數量明顯少很多。
尿尿小妹對應於布魯塞爾城的市標尿尿小童而存在, 而且事實上尿尿小妹雕像在地理上也正好位於布魯塞爾大廣場的另外一面,而且兩座雕像距離布魯塞爾大廣場有著的相同距離。與尿尿小童雕像對比,尿尿小童雕像位處十字路轉角,而尿尿小妹則被放置於頗為隱密的小巷末端。
為了呼應布魯塞爾著名的尿尿小童,並彰顯性別平等的理念,當地居民特別建造了一座女版的尿尿雕像。雖然這座雕像的歷史較短,沒有太多傳說故事,但這座雕像象徵著社會的進步與包容。除了作為尿尿小童的對稱,尿尿小妹雕像還有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向噴泉投幣可以帶來好運。更重要的是,這些善款會用於醫療救助,讓這座雕像成為結合了傳說與公益的獨特存在。
看完尿尿小妹雕像後,晚餐時間也快到了,在集合前,Neo和Medea走回布魯塞爾大廣場上的西班牙國王之家,這裡有間星巴克。
每次到一個新國家或一座新城市,Neo總想看看當地星巴克的國家杯或城市杯長什麼樣子,可是這趟行程都沒見到任何國家杯或城市杯,只有卡通圖案的杯子,真令人納悶。
Aux Armes de Bruxelles 1921是間米其林推薦餐廳,也是一間百年老店,領隊Apple在下午5:55帶著全團來到這裡吃晚餐。
可能是3:00才吃完午餐,現在同桌的團員們肚子都太飽,沒人吃麵包,只有Neo和Medea合吃了半個麵包,這盒微鹹的奶油入口即化,只餘滿口芳香,是Neo和Medea吃過最高級的奶油,我們吃了一盒,把另一盒帶回台灣。
比利時生火腿通常選用高品質的豬後腿肉,經過鹽漬、風乾等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相較於西班牙的伊比利火腿,比利時生火腿的風味通常較為清淡,口感也更為柔軟。
可是這盤前菜裡的生火腿片相當鹹,生火腿嚼久之後會有煙燻香氣出現,味道不錯,不過即使配著生菜和番茄吃仍是太鹹,我們還是習慣把生火腿配哈蜜瓜吃。
午餐在淡菜餐廳裡才吃過鮭魚排,晚餐主菜又是鮭魚排,我們先在鮭魚上淋檸檬汁去除油膩感及腥味,蛋黃醬增加滑潤度,小馬鈴薯溫熱鬆軟,烤小番茄不會酸,一咬就爆漿,出奇好吃。
餐後甜點提拉米蘇冰涼濕潤,表面如奶油般絲滑,內裡濃郁柔軟,口味也OK,算是一道沒令人失望的甜點,但比起午餐的焦糖布丁就遜色不止一籌了。
除了那盒高級奶油外,Neo和Medea實在感受不到這家百年餐廳被評為米其林推薦餐廳的特點在哪裡?算了,有吃飽就好,Neo和Medea要把握上車前的最後時光,再去逛一次布魯塞爾大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