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的喀喀湖上長有許多大型禾草,這些禾草並不完全是蘆葦,而是一種莎草科擬莞屬植物,當地人稱之為拖拖拉(Totora)。
正覺得隔著窗戶看風景不夠過癮,男導遊就宣布了可以到上層甲板看更漂亮的景色,Neo一馬當先先從這道鐵梯爬上去拍了幾張湖景照,確認風不大、氣溫也可以忍受後,再下來帶仍坐在船艙裡的Medea上去。
在上層甲板的視野就是好啊!船頭前進方向正好是迎著初昇朝日,背光情況下讓湖面顯得波光粼粼,宛如星光在夜空中閃耀。
每次去搭豪華遊輪時,Neo和Medea也常會走去船尾賞景,這艘接駁快艇的船尾水花自然不如遊輪壯觀,不過已能讓我們回憶起搭遊輪時的快樂時光。
在上層甲板的角落有一支秘魯國旗,每次Neo和Medea在國外坐船時,無論坐的是大船或小船,船尾一定會懸掛該國國旗。
也上來上層甲板看風景的阿伯幫我們與秘魯國旗、一望無際的拖拖拉禾草以及的的喀喀湖合照,又征服了一個新國家及知名景點的感覺真棒!
相傳1000年前,住在普諾當地的原住民烏魯族為躲避印加人的侵略,所以才建造蘆葦浮島與外界隔離,目前在的的喀喀湖有51座浮島。
浮島約1.5公尺厚,面積多在60-100平方公尺不等,過去浮島隨水漂流,現今已改用錨使其固定於湖床,較大的浮島甚至可以蓋教堂、學校、商店…等
的的喀喀湖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安地斯山脈,湖面海拔高3812公尺,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且大船可通航的高山湖泊。
的的喀喀湖面積829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公尺,最深處達280公尺,最大的島嶼的的喀喀島上有印加時代的神廟遺址,這裡也是印地安人的聖湖。
Medea出發前跟男導遊說,想參觀浮島上的學校,很不巧的是公立學校學生剛好從今天開始放為期兩週的寒假,不過剛剛有見到念私立學校的小朋友搭快艇要去上課,私立學校學生還是要上課。
在的的喀喀湖上,船隻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除了觀光客搭的雙層接駁快艇,主要是使用以拖拖拉禾草製成的蘆葦船,今天我們也會體驗搭乘蘆葦船。
Neo身後那種造型獨特且色彩鮮艷的拖拖拉禾草蘆葦船是用來讓觀光客體驗用的,拖拖拉禾草蘆葦船只能使用一年左右時間就逐漸被水浸透,然後就要丟棄了。
的的喀喀湖的遊湖行程通常會登上兩座不同的蘆葦島,不過無法指定要登上哪兩座浮島,等船隻接近要登上的島時,島上居民就會來迎接觀光客了。
看到野鴨群在湖面上怡然自得的游泳,讓在家天天都游泳的Neo也想跳進湖裡游,可是Neo昨天在遊覽車上問過女導遊游泳的事,女導遊說冬季湖水水溫太低,不能游泳,夏季才會開放。
接駁快艇愈來愈接近這座蘆葦浮島,看來這座浮島就是我們的目的地了,遠遠的已經能看到穿著鮮艷服飾的婦女們在岸邊等待。
從飯店小碼頭登上接駁快艇後約莫半小時,全團終於在這裡登上浮島,浮島旁這艘蘆葦船就是我們待會兒會坐的遊湖體驗船,剛開始還以為這兩隻是貓,後來才從划船的人口中得知這是美洲豹(Puma)。
居民的生活以島為單位,島上的居民是實施財產共有制,吃的是大鍋飯,絕大多數浮島不想受到打擾,只有少數島嶼願意開放觀光。
來蘆葦浮島的目的是為了要參觀島上居民特有的風俗習慣及居住環境,簡單來說這島上的居民有一套特有的社會管理制度,而且是母系社會。
每一座島都像一個大家庭,每個島民都為這個大家庭而努力,有的居民在修理設備,有的居民唱唱跳跳的歡迎觀光客,人人臉上都洋溢著樂天笑容。
幾名當地婦女用力拉著從接駁快艇拋過來的纜繩,用力固定在她旁邊那根木頭上,接駁快艇一固定好,男導遊便要大家慢慢下船。
一踩上蘆葦浮島,腳就陷了一下,腳部觸感跟踩在石頭地面完全不同,就像踩在厚厚的草堆上,走路時更會一腳高一腳低,非常有趣!
每次聽老朋友123形容蘆葦浮島的有趣,讓Neo和Medea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今天總算得償所願順利登島,心中的興奮與滿足感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看到男導遊抓著一根東西晃來晃去,好奇的Neo走過去問男導遊那是什麼?原來那是小朋友玩的盪鞦韆,看來男導遊也童心未泯啊!
男導遊等大家都登島後,先帶著全團來到浮島中心的廣場坐下,他身前那彎彎曲曲的長條狀物體就是我們的椅子,造型極為獨特。
Medea踩著的這些草是新鮮的拖拖拉禾草,浮島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用這種草做成的,生活在大都市的人難以想像這種建造技術及生活模式。
往腳底下踩的這些草仔細一看,草上居然還結著白白的霜,完全能想像冬天時,浮島的夜晚有多冷,不過有的浮島上會有民宿,樂於嘗試獨特體驗的觀光客可以在島上住一晚。
Neo知道這種草剝皮後,裡面的果實可以食用,很想吃吃看的Neo跟男道遊說了這件事,不過男導遊拍了拍Neo的肚子,告訴Neo觀光客吃了會拉肚子,還是不要亂試的好。
等全團都坐定好,男導遊便抬出這張的的喀喀湖的地圖以英文解說湖上生活的相關資訊,旁邊那位婦女不會英文,不過她和其他婦女搬來許多道具,要為我們介紹蘆葦浮島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這位是這座蘆葦浮島的女島主,身材和島上其他婦女一模黝黑壯碩,不過聲音卻跟身材成反比,非常嬌嫩輕細,島主只能由女人擔任。
其實漂浮蘆葦島並不是完全只由蘆葦製成的,由於湖附近的土地相當鬆軟,當地居民會去像切豆腐這樣去取得土壤,接著再於泥土上面覆蓋非常多層的蘆葦。
泥土會像這樣先綁上繩子固定作為基底,之後就是把切割下的蘆葦堆積約2公尺高,便完成一座島了,這座島的下方一共有19個這樣的泥土塊,因為土壤很鬆軟,內含很多空氣,再加上蘆葦的浮力,因此這樣形成的島便可浮在水面上。
但是蘆葦畢竟跟磚瓦房的耐久度不可比擬,所以他們在乾季每個月都會在島上鋪上新的一層蘆葦,雨季的時候,甚至每一兩個禮拜就必須鋪上新的蘆葦層,以防整座島因蘆葦層腐爛而解體或沉到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