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車在3:15開到查理檢查哨,隔著車窗就見到好多遊客圍著檢查哨拍照,柏林圍牆倒塌前的查理檢查哨充滿肅殺之氣,現在卻是洋溢著好奇與歡樂。
查理檢查哨旁邊有幾部可愛的小汽車,德國車不論是Mercedes-Benz, BMW, Audi, VW...名聲之響亮,想必大家都如雷貫耳,但這種德國車的牌子叫做特拉邦(Trabant),大概就沒幾個人知道了,德文Trabant是「衛星」的意思。
特拉邦(Trabant)的 暱稱是「特拉比」(Trabi),這種汽車是前東德時代生產的,而且是所謂的「窮人的福斯」,這輛低價格但也低品質汽車的材質可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鋼鐵,因為前東德的工廠沒能力買鋼鐵,而是一種叫Duraplast的材質,這是一種棉纖維跟樹脂的混合物,能想像做衣服的棉纖維拿來製造汽車嗎?
不過這種前東德汽車有個不太名譽的紀錄,它被某汽車網站選為The worse cars of all time(史上最差的車款之一)。
車子的儀表版就只有一個大大的時速錶跟油錶,連空調都只是四個按鈕,有暖氣但沒有冷氣,三段手排,有汽車音響和喇叭,現在還有些德國人會開這種古董車。
查理檢查哨的路邊小販賣著共產時期的軍裝大衣、覆耳絨帽和鐮刀臂章,連防毒面具和軍盔都有,滿足觀光客對前東德的好奇心。
地上的銅牌上刻著<柏林圍牆:1967 - 1989>,記錄了柏林圍牆的歷史,而查理檢查哨位於柏林市中心的腓特烈大街上,是冷戰時期柏林圍牆邊東德與西柏林進出的一個檢查點。
從下遊覽車的地點要斜切過馬路才能走到查理檢查哨,路邊有許多棟建築仍在進行工程,數十年共產極權統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恢復元氣的。
Medea身後是查理檢查哨從西德看過去的角度,照片上的人是美軍,左邊被Medea遮住的白色牌子寫著"過了此檢查哨,就不歸美國軍人保護!"的警語。
美國管區這面,會有好幾個個講話故意很美國腔的“遊客照相用軍人“,照相用軍人有點像街頭藝人,跟他們合照要付錢,軍事化規定,合照要給一歐元。
這是查理檢查哨從西德看過去的角度,照片上的人是德軍,查理檢查哨的名字由來,並不是上面兩位軍人中任何一位的名字叫查理。 本來這個檢查哨是Checkpoint C,戰時因為使用無線電通訊,為了正確傳達,不受通訊雜音影響,發展出了一套通用的國際無線電通話拼寫字母(NATO),從A~Z都有一個專用的字當替身。有點像小時候學英文,會教A for Apple, B for Bee, C for Cat .... Z for Zebra那樣,但軍事用途用字要嚴肅,"C for Charlie",所以Checkpoint C,就被大家叫做Checkpoint Charlie。
上了遊覽車後,Neo看到這幾天與我們同甘共苦的台中女團員買了特拉邦(Trabant)玩具車,心癢癢的向女團員借來玩。
小小的玩具車製作得維妙維肖,握著玩具車,彷彿握著東德的歷史,玩具車上的彩繪圖案是柏林圍牆上著名的鮮艷彩色側面人。
Neo受不了玩具車與東德歷史的誘惑,問了台中女團員商店在哪裡,立刻自己一個人衝下車去買,玩具車有好幾種塗裝,但看來看去,還是以這種圖案最亮眼。
玩具車是用金屬製作的,跟真正的特拉邦(Trabant)棉纖維跟樹脂材質不同,車門也可以打開,將玩具車壓在地板往後拉,還有迴力車的效果會自動往前跑。
Neo這把年紀了,對於玩具車仍是童心未泯、愛不釋手,只是回家後在地板上讓玩具車跑來跑去逗托托玩,托托卻不領情,一點都不喜歡從德國帶回來的玩具車,我想托托應該比較喜歡德國豬腳和香腸吧!
交通號誌小人(德語:Ampelmännchen)是前東德行人過路交通號誌上的圖案,德國統一後,曾有人提議統一東西德的交通號誌圖案,但在反對聲之下,這個小人還是保留下來。Ampelmännchen成為東德情結(Ostalgie)的象徵物之一,晚上Neo和Medea會去交通號誌小人專賣店買紀念品。
我們在從查理檢查哨開車前往柏林圍牆的路上看到很多雕塑和古典建築,只是匆匆路過,地陪也沒有每一項都仔細介紹,所以無從查證典故。
遊覽車目前行駛的道路叫作6月17日大街,二戰期間稱為東西軸心路,盟軍攻克柏林後曾於此地進行勝利閱兵,戰後為紀念1953年蘇軍鎮壓東柏林的示威—東德六一七事件,而在1990年德國國慶節上改名為6月17日大街。
位於6月17日大道上的勝利紀念柱(德語: Siegessäule)是德國柏林市區內的一座著名紀念性建築,這是在1864年為慶祝普魯士在普丹戰爭中獲勝而興建。
後來因為德國在統一戰爭中勝利,增加了勝利女神維多利亞青銅雕塑,青銅雕塑高8.3米,重35噸,在陽光下閃閃生輝。
受限於遊覽車的角度,Neo只能拍到勝利女神維多利亞青銅雕塑,這張是網路上找到的正面照("Viktoria Siegessäule" 由 Thomas Wolf拍攝 ),提供大家參考。
位於亞歷山大廣場車站前的電視塔總高368公尺,是昔日東柏林的地標,走進塔中的電梯,40秒內就能到達203公尺高的球體型展望台,再往上走還有一家旋轉餐廳。
位於尼古拉廣場附近的紅色市政廳名稱來自於紅色外觀,建於1861~1869年,塔樓高97公尺,前身為教堂,目前是柏林市長的辦公室。
終於到了來柏林必遊的柏林圍牆! 柏林圍牆是德國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的圍牆,目的是隔離東德(含東德的首都東柏林)和西柏林,從而阻隔東西柏林之間市民的往來。
柏林圍牆在倒塌後已被拆得差不多了,目前在柏林仍然保有一小段的圍牆遺跡作為歷史見證,吸引遊客前往參觀,圍牆被當地人畫上滿滿的塗鴨畫。
遊覽車在柏林圍牆的對向車道放大家下車,在下車的地方有這隻彩色的可愛熊熊,跟直立的柏林熊長得不同,但卻更想把它摟在懷裡!
德國汽車世界知名,台灣人熟知的雙B轎車在德國更是到處都看得到,而且價錢便宜多了,我們這趟行程只參觀了BMW Welt,沒參觀到Benz。
遊覽車就是在這條路放我們下車,前方就是剛才拍熊熊的地方,熊熊面向的方向就是史普雷河和柏林圍牆,Neo和Medea正在走斑馬線。
柏林圍牆的建立,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1961 年建造該圍牆,一開始以鐵絲網為材料,後來才被換成真正的牆。
這段保存比較完整的柏林圍牆,全長有1.3公里,許多藝術家在此段圍牆上,總共貢獻百多幅藝術畫作,也稱為柏林圍牆東側畫廊 (Berlin Wall East side Gallery)。
1989年柏林圍牆最著名的畫作「兄弟之吻」Brotherly kiss,由莫斯科藝術家迪米特里.弗魯貝爾根據1979年的一張照片創作,畫中主角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親吻東德共產黨總書記何內克,被畫家用塗鴉的方式畫在柏林圍牆上。
Neo和Medea一起伸手觸碰柏林圍牆,感懷東德不堪回首的歷史,一道高牆,兩個世界,只希望這世間不再有憾事發生。
夕陽下的柏林圍牆,讓生活在自由民主社會中的Neo和Medea感慨萬千,對歷史我們該心存崇敬,但更要以古為鏡,不再重蹈覆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