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Bk66Ke

荷蘭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腳踏車,路上時常能見到腳踏車騎士呼嘯而過,馬路一定會規劃腳踏車專用道,如果不慎走到腳踏車專用道,很可能會發生危險,荷蘭腳踏車是不讓人的。 

/tmp/phpXN3Mde

時差的影響加上旅程的疲憊,讓Neo在白天時總是很想睡覺,不過Neo很會利用時間補眠,拉車時間常能從頭睡到尾。 

/tmp/phpbZc5Cd

遊覽車在2:45駛抵庫勒慕勒美術館外圍,美術館前空地上矗立著的這尊由Oswald Wenckebach於1955年創作的雕像,似乎在歡迎遊客們的到來。 

/tmp/phpDnQaMd

雕像後方後方顯眼鮮紅的“K-piece”,則是由Mark di Suvero於1972年創作,也是庫勒慕勒美術館外最醒目的標誌。 

 /tmp/phpBTtAZc

 庫勒慕勒美術館以現代化的建築風格著稱,大片落地窗的設計不僅提升了室內的採光效果,更將周圍的自然美景盡收眼底,讓藝術與自然完美結合。

/tmp/phpseTfnO

庫勒慕勒美術館位於梵谷森林公園內,該公園是荷蘭最大的整塊自然保護區之一部分,也是西北歐最大的低地自然保護區。館內有專門的櫃台可以寄放外套或行李。庫勒慕勒美術館的前身是庫勒慕勒家族的私人莊園,這座美術館收藏了海倫·庫勒慕勒夫人畢生的藝術收藏,其中包括梵谷、蒙德里安等多位大師的作品,以及各式各樣的大型雕塑。這座美術館不僅是梵谷作品的收藏重鎮,更是現代藝術的寶庫。 

/tmp/phpIqMoSp

梵谷的作品廣受世界各地的美術館收藏,其中,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堪稱是梵谷作品的寶庫。從早期的荷蘭時期,到巴黎時期,再到晚年的創作,以及他與友人之間的書信,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位於荷蘭奧特洛的庫勒慕勒美術館,則以收藏近三百件梵谷真跡而聞名,是全球收藏梵谷作品數量第二多的美術館。

/tmp/php2dcVs1

出生於荷蘭的後印象派大師梵谷(van Gogh),其獨特的畫風對二十世紀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眾所周知的《星夜》、《向日葵》和多幅自畫像,都是他留給世人的經典之作。 

/tmp/phpCizaaD

《郵差約瑟夫·魯林肖像》1889丨梵谷(荷)油畫。在油畫《約瑟夫·魯林肖像》中,魯林身著他引以為傲的郵遞員制服,背景是想像的漩渦花紋。與農民佩興斯·埃斯卡利耶對比之下,郵差約瑟夫·魯林則是官僚權威的代表。梵谷曾描述過魯林的習慣和性格--他好喝酒,喜歡擺父親的架子,有蘇格拉底式的小聰明,愛慷慨激昂地發表政治見解,所有這些都暗示他是個精力充沛、性慾旺盛的男性。

在油畫《約瑟夫·魯林肖像》中,魯林身著他引以為傲的郵遞員制服,背景是想像的漩渦花紋。與農民佩興斯·埃斯卡利耶對比之下,郵差約瑟夫·魯林則是官僚權威的代表。梵谷曾描述過魯林的習慣和性格--他好喝酒,喜歡擺父親的架子,有蘇格拉底式的小聰明,愛慷慨激昂地發表政治見解,所有這些都暗示他是個精力充沛、性慾旺盛的男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69mr353.html

/tmp/php2KCpZe

《搖搖籃的女人(奧古斯蒂娜·魯林)》。從未去過日本的梵谷直接模仿了豐原國周(Toyohara Kunichika)的版畫。梵谷受這幅版畫以及其他日本版畫的影響,用花朵充當背景。 

/tmp/phpwEgKNR

梵谷的藝術生涯始於27歲,短短十餘年間,他創作了超過兩千件作品,包括近九百幅油畫和一千多幅素描。令人驚嘆的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大多誕生於生命的最後兩年。 

/tmp/phpHoogJu

《吃馬鈴薯的人》 荷蘭 梵谷 油畫 。這幅畫描繪了一幅令人心酸的場景:一家人在昏黃的燈光下圍坐著簡陋的餐桌,結束了一天的勞作。桌上的主食只有幾顆孤零零的土豆,與他們飽經風霜的臉龐形成鮮明對比。右手邊的老婦人,眼神空洞,機械地攪動著杯中的咖啡,彷彿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她那滿是皺紋的雙手,訴說著歲月無情地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跡。左手邊的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注視著對面的母親,眼神中充滿了愧疚與無奈。他似乎為自己的食慾感到抱歉,卻又無法改變現狀。餐桌上的每一個人,都用沉默的語言訴說著他們的苦痛與無助。

/tmp/phpAjJ9jL

《星空下的絲柏路》 荷蘭 梵谷 油畫 。梵谷自創的短碎筆法在這幅畫中展露無遺。梵谷在阿爾勒時期的色塊運用,在此全轉成了線條。中置的柏樹主控整個畫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輝映。馬車和人物的位置則有平衡畫面的效果。  「這是一次最新的嘗試。一顆星星發出了被誇張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現出玫瑰色與綠色的柔和的光輝,一些雲朵匆匆掠過天際,天空下面有一條邊上插著一些黃色長棍的道路,黃棍子後面是畫面上顯得較低的阿爾卑斯山;一家古老的客棧,它的窗戶透出黃光;一株很高的、筆直的黑色絲柏;路上有一輛由一頭帶著挽具的白馬拉著的黃色二輪馬車和兩個走夜路的人。如果你願意,你可以說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認為,普羅旺斯本來就是很浪漫的。」

/tmp/phpjGFcRd

《桃樹花開(淡紫色)》荷蘭 梵谷 油畫 。一八八八年二月,懷抱著對嶄新生活的憧憬,文森特‧梵高踏上了南下的列車。然而,揮之不去的憂愁如影隨形,他對生活與藝術充滿了迷惘。所幸,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他的身體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悸動的心靈也漸趨平靜。《盛开的桃花》便是這段期間的傑作。  在這幅畫中,我們仿佛能感受到梵高對生命的熱情。盛開的桃花樹,如同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向世界宣告著生命的熱情。梵高用他那充滿力量且極具個性的筆觸,將桃花樹的旺盛生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濃烈的色彩和粗獷的筆觸,仿佛將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透過這幅畫,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他對自然的熱愛,更能窺見他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tmp/phpO089Wo

《絲柏樹下的兩個女人》。梵谷筆下的絲柏樹,宛如從大地深處竄出的火焰,以狂野的筆觸和旋轉的線條,向蒼穹迸發出無盡的生命力。與之對比的是,畫中的人們顯得如此渺小,好像被自然的力量所吞噬,凸顯了大自然的神秘與偉大。 

/tmp/phpazytV2

《夜晚露天咖啡座》 荷蘭 1888 布上油畫 。梵谷經常在晚上光顧離他住所不遠的咖啡館。咖啡館的耀眼燈光和布滿天空的星辰,激發了他作畫的熱情。他在這幅畫上,用黃和藍來表現一種獨特感受。畫中被燈光照成黃色的咖啡座和藍色星空的對比,使整幅畫顯得很美,洋溢著一種平和的詩意。梵谷曾說:「對我來說,晚上看來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豐富的色彩,晚上作畫,看天上有閃爍的星星,地面有燈光,是一幅很美的與安詳的作品。」

/tmp/phpS3Ip6G

梵谷的《夜晚露天咖啡座》真跡讓我們深深震撼!那用色大膽、筆觸奔放的畫風,將夜間的咖啡座描繪得如此生動。彷彿能感受到畫中人物的歡笑聲,以及夜風輕拂的涼爽。這幅畫作,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首充滿情感的詩歌。

/tmp/phprbj3rj

梵谷的《夜晚露天咖啡座》是Medea最喜歡的一幅畫,凝視著這幅名畫,心臟就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動。那充滿活力的用色,彷彿將觀者帶到了南法的夜晚,感受著微風輕拂臉頰的溫暖。有朝一日,Neo和Medea一定要去南法亞爾的這個咖啡座真實場景朝聖。

/tmp/phprmRptl

《凋萎的向日葵》。  梵谷的《向日葵》系列深受世人喜愛,其中這一幅於1987年拍出了近四千萬美元的天價,創下當時的藝術品拍賣紀錄。除了描繪向日葵的鮮豔色彩和生命力,梵谷更將自己內心的躁動與熱情融入畫作中,使得這些作品充滿了生命力與感染力。

/tmp/php0E932Z

《靜物:一盤洋蔥》。 梵谷的《靜物:一盤洋蔥》充分展現了他對新印象主義畫家保羅.席涅克(Paul Signac)的景仰。畫作中鮮明的色彩對比、細碎的筆觸以及精密的構圖,都深受席涅克的影響。然而,梵谷並非簡單的模仿,他巧妙地將洋蔥這一平凡的物象轉化為自我情感的投射,賦予了這幅靜物畫獨特的生命力。 

/tmp/phpmSW8ME

《玉體橫陳》是梵谷畢生作品中的另類,此畫以粉色、紅色、綠色為主調,突破了巴黎民眾熱愛的古典優雅裸像,以繽紛色彩和雄渾筆觸塑造個人題材,而非描繪傳統的理想裸體。 

/tmp/phpn00kJj

《蒙馬特高地》。 巴黎的蒙馬特區以居住和工作的藝術家而聞名,早在梵谷的時代就已經如此。然而,當時的蒙馬特山只有一側有建築物。梵谷在這幅畫中描繪了另一側的風景,可以看到採石場和磨坊的景色,這些磨坊已經被併入該區的建築區域。畫面的前景是一堆木材,後面是石塊。梵谷並不是唯一一位畫過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的藝術家。他希望,如果他描繪一個熟悉的場景,他的畫作就能賣得好。不幸的是,結果並非如此。

/tmp/php5L2cQY

《夕陽下的播種者》1888。 承襲米勒的寫實精神,梵谷在這幅畫中描繪了農民辛勤勞作的場景。他曾說道:「我渴望將一個在烈日下揮灑汗水的農夫形象呈現在畫布上。想像一下,整個法國南部的陽光都傾瀉在他的身上,他就像一座矗立在田野中的雕像。」 

/tmp/phpZfwb6D

《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勒吊橋》 荷蘭 梵谷 油畫 。1888年2月的一個冬末,梵谷懷著對南法陽光的憧憬,踏上了前往阿爾勒的列車。抵達後,他選擇了卡列爾飯店作為他在異鄉的居所。三月,春意漸濃,梵谷揮筆創作了這幅充滿生機的作品。在給友人的信中,梵谷興奮地描述著這幅畫:「今天我畫了一幅15號的畫——想象一下,在湛藍的天空下,一座小巧的吊橋橫跨著一條寧靜的運河。河水與天空融為一體,岸邊的綠草如茵,橘色的河堤上,一群身著色彩繽紛衣裳的婦女正在歡快地洗滌衣物。」

/tmp/phpacekOr  

《日暮蒼松》。1889年的普羅旺斯,冬季的寒意已深入骨髓。然而,梵谷卻在凜冽寒風中,用畫筆捕捉下日暮時分蒼松的壯麗身影。細緻的黑色勾勒出樹影的深邃,而溫暖的粉色與青黃色,則為這幅畫作注入了一絲暖意,映照出畫家心中對生命的熱情。 

/tmp/phpqbcH3Y  

站在梵谷的畫作前,彷彿走進了他的靈魂深處。那些筆觸濃烈、色彩鮮豔的畫作,將他的喜怒哀樂、對生命的熱情與對世界的觀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每一抹色彩都蘊含著無限的情感,讓Neo和Medea感動到無以復加。

後記:

/tmp/phpbwIf9M

可是,很遺憾的,在庫勒慕勒美術館中,並沒有看到另一幅我們最想看的梵谷《自畫像》,Neo問了一位工作人員老先生,他充滿歉意的告訴我們,目前《自畫像》外借了。後來輾轉得知,原來《自畫像》是被外借到台灣,得知這個消息,Medea立刻透過管道拿到票,並在8/31和Neo一起到富邦美術館參觀梵谷《尋光之路》畫展。繞了地球大半圈,最後竟然是在自己的家鄉看到夢寐以求的《自畫像》,世界真奇妙呀! 

/tmp/php0RFflX

梵谷:尋光之路特展Van Gogh:Journey of Light,於2024年8月24日至11月11日在台北富邦美術館、3樓日光展廳開展。攜手全球最大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真跡畫作收藏之一的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聚焦梵谷創作之初、前往法國時期、繪畫風格臻至成熟之境的25幅珍稀館藏來台展出,更是庫勒穆勒美術館近年難得首肯的海外移展。用手機掃瞄QR Code後,在網頁中再依序輸入每幅畫的編號,就能聽到林志玲以嬌滴滴的聲音導覽每幅畫作,但記得要攜帶耳機。 

/tmp/php3URHC7

梵谷的《餐廳內》以細膩的點描技法,將無數個光點堆疊成一幅溫暖的畫作。看似輕柔的筆觸,卻在畫布上勾勒出強烈的光影對比,讓整個空間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對梵谷而言,光不僅是視覺元素,更是希望的象徵,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繁星。 

/tmp/phpZ2Oj2h

《野花與玫瑰靜物》這幅畫作風格獨特,與梵谷其他作品大相逕庭。畫中豐富的色彩對比、厚重的用色以及大尺幅的畫布都令人驚訝。特別是畫中散落的花瓣和花瓶的獨特筆觸,更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討論。直到2012年,透過X光檢測才揭開了這幅畫的秘密,原來在花朵之下,還隱藏著梵谷早期的習作。 

/tmp/phpuogZvs

《夜晚露天咖啡座》是梵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次展覽將這幅名畫的場景完美復刻,讓觀賞者得以近距離感受梵谷獨特的用色和筆觸,深入了解這位天才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tmp/phpFBwfbD

《自畫像》是梵谷對自我探索的狂熱投射。他一生中繪製了40多張自畫像,每一幅都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他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透過色彩的運用和筆觸的變換,梵谷在肖像畫上創造了獨樹一幟的風格,讓觀者得以一窺這位藝術家複雜而深邃的心靈世界。 

/tmp/phpOpDpYN   

從台灣飛到荷蘭,再從荷蘭飛回台灣,Neo和Medea終於在今天親眼目睹梵谷的《自畫像》,此時此刻當真是感動無比,尤其是熱愛藝術的Medea,對梵谷的崇敬又是更上一層樓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dea 的頭像
    Medea

    藝術季節

    Med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