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推著大行李箱、拉著、背著隨身行李跟在女導遊身後走出利馬機場,要走五分鐘,過兩個小馬路才能到遊覽車停車場。
這部就是我們在利馬使用的賓士遊覽車,可坐超過50人,車上還提供速度不快,但勉強可用的WIFI,是部等級頗高的遊覽車。
Neo和Medea照慣例選擇倒數第二排的座位,一人坐兩個位子,而且最後那一長排可以用來放東西,位子夠多,每個人都能坐得很舒服。
拿到每天每天一瓶礦泉水後,一位阿伯笑著說"每次旅遊我都坐最後一排!"然後一屁股坐在Neo身後,當時還不知道,那位風趣的阿伯成了Neo和Medea旅途中最好的玩伴。
坐在車上,好奇的觀望利馬街景,腦海中流淌過關於利馬的資料:利馬(Lima)是秘魯(Peru)的首都及最大港,降雨量極為稀少,全年平均不到50mm,又被稱作<無雨城>。
8:40遊覽車駛離利馬機場,要開一小時才會到市中心,利馬的天空總是灰濛濛的,那不是因為恰好是陰天,而是因為空氣污染,永遠保持烏煙瘴氣的模樣。
利馬的交通非常亂,走到哪裡都在塞車,而且車子總是狂按喇叭,很少會禮讓行人,不過還是有許多當地居民冒著生命危險穿梭在車流中叫賣。
古代印加帝國的首都在過幾天會去的庫斯科(Cuzco),印加帝國原本信奉太陽神,但在西班牙入侵秘魯後,也把天主教的信仰在秘魯傳佈出去,沿路都能見到大大小小跟天主教有關的雕像、教堂。
現在剛好是上班、上學的尖峰時刻,不只馬路上全是車子,路上、陸橋上、公車站牌前也全是人,不愧是個人口超過八百萬的大都市。
CHIFA音似中文的"吃飯",意思是中國餐館,在拉丁美洲諸國中,祕魯長期以來一直是華僑最多的國家,近年才被巴西超過, 目前有華人血統的祕魯人已超過300萬。
遊覽車逐漸接近市中心,街景也愈來愈具歐式風格,望著窗外顏色亮麗的建築及雄偉雕像,真有種來到歐洲旅遊的錯覺,西班牙殖民時期對秘魯影響很深遠呢!
聖馬丁廣場位於利馬市中心的南方,擁有紀念碑和重要建築,廣場中央有一尊秘魯解放者何塞‧德‧聖馬丁 (José de San Martin) 的大型紀念雕像。
聖馬丁廣場是音樂家的熱門表演地點,因此擁有生氣蓬勃的氛圍,聖馬丁廣場和我們待會兒要去的武器廣場被認為是利馬最重要的地區,聖馬丁廣場在 1998 年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在利馬街頭,家家戶戶、大街小巷全掛滿了秘魯紅白雙色國旗,後來才知道,過幾天就是秘魯獨立紀念日,全國能放假三天,而我們正好適逢其會。
利馬雖然是秘魯首都,但並沒有台北市繁華進步,比較像個二、三線城市,在市中心常能見到台北市難得一見的雜貨店,但便利商店卻是一間也不見。
一個小時後,遊覽車抵達利馬市中心,司機讓大家在這條步行街前下車,早上的行程會參觀市中心的中國城、武器廣場和聖多明哥修道院。
七月的南美洲正值冬季,但利馬的溫度有15度左右,不算太冷,而且利馬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即使是冷也只是乾冷,因此穿著T-shirt再加件薄外套就夠了,連羽絨衣都用不著。
這間漂亮的建築是18世紀摩爾人的建築風格,揉合了歐式與回教元素,酷似Neo和Medea在西班牙見到的阿爾罕布拉宮。
古代印加帝國時期盛產黃金,當時黃金不是用來交易,僅是作為裝飾用,所有的建築、用具全以黃金裝飾,可惜在西班牙入侵後,黃金全被搜括一空,再不復見黃金古城的燦爛奪目了。
經過摩爾人粉紅建築後,導遊讓團員們停在這間17世紀建成的聖彼德教堂拍拍照,只是Neo和Medea在歐洲看過太多教堂了,現在比較想看印加文明的神殿、建築。
在利馬街頭常能見到這種賣零食、飲料的小攤販,不過考慮到衛生問題,Neo和Medea打算去超市再買點心、飲料。
這位小姐正在路邊接受擦皮鞋的服務,我們這群台灣鄉巴佬觀光客初到秘魯,對什麼都好奇,一個接一個的拿起相機猛拍小姐擦皮鞋的樣子,讓這位小姐害羞地低下了頭。
紅綠燈對利馬駕駛來說只是參考用,管他斑馬線上有沒有行人,狂按喇叭呼嘯而過再說,難得有位駕駛停下來揮揮手讓Neo和Medea先過,當Neo和Medea小跑過斑馬線時,還聽到後面的人狂叭那部停下來讓我們先過馬路的汽車,對那位好心的駕駛真是不好意思。
過了馬路後,前方不遠處就是目的地中國城了,這幾位秘魯人正在帶有亞洲風情的小餐館用早餐,親切的老闆還對著拍照的Neo笑。
前方的牌坊就是中國城的範圍,離中國城越近,街道也變得更荒涼、更髒亂,遠比不上市中心的繁華,令人不勝唏噓!
Neo和Medea今年二月在澳洲雪梨玩時曾在火車上遠眺過中國城,不過因為時間關係沒進去逛,利馬的中國城是我們旅遊以來第一次造訪的中國城。
剛下飛機的團員們一個比一個興奮,顧不得進中國城參觀,全都擠在牌坊前照相,牌坊正面寫著中華坊,在兩萬公里外的南美洲看到繁體中文字,真有說不出的感動!
從牌坊下走過,這裡能看到牌坊的背面,剛下飛機,不好意思請還不認識的團員幫忙合照,此時GoPro就是最好的幫手。
背面寫著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牌坊見證了中國城的歷史興衰,1849年,第一批來自中國廣東、福建等地的華人來到祕魯,當時他們大多居住在利馬。
利馬中國城方圓不到一平方公里,大小店鋪不過三、四百家,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其貌不揚、聲名不顯赫的小小中國城,造就了一個早期抵達祕魯的華人生存發展新天地。
在這條唐人街的往來行人不算太多,尋好時機,也能拍出不被干擾的照片,在遙遠的南美洲秘魯逛中國街道的初體驗還真新鮮呢!
1999年,爲紀念華人抵達祕魯150周年,利馬市政府和當地僑社將唐人街翻修成具有東方民族色彩的商業步行街,馬路兩旁並立多座整齊的紅柱綠瓦的小牌樓,路面鋪設了嵌有紅地磚和十二生肖圖案的水泥地面。濃鬱的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吸引了各方遊客駐足流連。
相對北美舊金山、紐約、溫哥華等城市,利馬中國城的規模要小得多,但在拉丁美洲它卻是最大的,在這裡可以看到中華老字號的招牌,可以吃到地道的廣東早茶,明快的中國紅和素雅的綠色將這裡妝點得充滿生機。
唐人街有一家規模不大的中文日報館,出版發行《公言報》,這個羅氏報亭販售著中文報紙,只是不知道會不會像歐美國家的書報攤也兼賣郵票?
有三、四位穿著背心的人站在唐人街的盡頭為遊客提供換錢服務,Neo問了女導遊在這裡換錢安不安全?女導遊用不甚流利的英文告訴Neo,換錢是可以,但如果拿出大鈔換錢,就要小心不速之客覬覦。還是在街道上的匯兌所換錢才有保障。
走完這條街道後,領隊要再帶著大家去看他自己很想去看的秘魯華僑中心團體通惠總局,雖然比起通惠總局,我們更想去看看當地中餐館(CHIFA)的飲食文化,不過跟團沒法子隨心所欲,只能跟著去看,有過兩次遊輪自由行的經驗後,Neo和Medea覺得自己更適合自由行,這趟回去後,未來再來安排長途自由行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