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yfEFFO

11:30走出飯店後,一對母子熊木雕出現在眼前,Neo和Medea只在北海道的熊牧場和瑞士首都伯恩看過真正的熊,在阿拉斯加山區只遠遠望見熊屁股。 

/tmp/phpmSjaCY

今天同樣是由這部舒適的賓士20人座小巴載著全團在伊爾庫次克到處玩,全團八人加兩名導遊、領隊,坐起來很寬敞。 

/tmp/php6eIpN8

這間是伊爾庫次克波蘭天主教堂(Костёл в Иркутске),建於 1881-1885 年,由波蘭裔建築師 I.F. 塔穆列維奇(Tamulevich I.F.) 設計。

/tmp/phper9XA3

這間典型的哥德復興式教堂以紅磚結構為主,搭配尖塔、尖拱門與玫瑰花窗,展現典雅的宗教風格,白色裝飾細節則與紅磚形成鮮明對比,使其更具視覺美感。這座教堂最初由流放至西伯利亞的波蘭人建造,作為天主教信仰中心,但在蘇聯時期被關閉,並被改作學校、倉庫及音樂廳。隨著 1990 年代宗教自由的恢復,該建築部分歸還給天主教社群,但仍主要作為 伊爾庫次克愛樂音樂廳使用。如今,這座教堂既是 俄羅斯聯邦級文化遺產,也是當地重要的文化與藝術場地,見證了西伯利亞的歷史變遷。 

/tmp/phpqehwgj

這棟建築是伊爾庫次克州政府大樓(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Иркутской области),位於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市的中心地帶。這座建築呈現典型的蘇聯時期政府建築風格,採用對稱佈局與灰色石材外牆,強調嚴謹與穩重的氛圍。 

/tmp/phpGx5n5t

政府大樓中央頂部可以看到俄羅斯國徽,顯示官方用途。這裡也是伊爾庫次克州的行政中心,州長及地方政府部門辦公的所在地,也是許多重要政治與社會決策的核心。 

/tmp/phpHJ7XVt

伊爾庫次克國立大學位於市中心,展現俄羅斯經典學院建築風格,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最古老、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成立於 1918 年。

/tmp/php2l8VcF

基洛夫廣場(Площадь Кирова) 是伊爾庫次克市的中央廣場,廣場以蘇聯政治人物謝爾蓋·基洛夫(Sergey Kirov) 命名,在沙俄時代,這裡曾是東正教大教堂的所在地,但在蘇聯時期,大教堂被拆除,廣場被重新規劃為行政與社會活動中心。 

/tmp/phpN6kcnw

基洛夫廣場上的透明音樂廳是一座獨特的臨時建築,通常在冬季搭建,為當地市民和遊客提供特別的文化與藝術體驗。這座圓頂結構由幾何框架和透明材質構成,經常舉辦音樂會、戲劇表演、藝術展覽及冰雪節相關活動。 

/tmp/phpgsGPZB

這棵樹雖然在嚴冬時節掉光樹葉,但枝幹卻顯得夭矯騰挪,十分有氣勢,Medea坐在積著落雪的椅子上望著四周的枯樹,只覺有種蕭瑟的美感。

/tmp/phpa04z0y

每年冬季,基洛夫廣場上會舉辦冰雕節,展示各種精美的透明冰雕作品。這些冰雕由當地和國際藝術家精心雕刻,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和拍照。 

/tmp/phpSxrsgF

基洛夫廣場周圍有好多座冰雕,有的是特殊造型,有的是阿拉伯數字,有的是俄羅斯字母,無論哪一種造型的冰雕都充滿了藝術感。 

/tmp/phpsuVOZI

以前Neo和Medea在北海道札幌雪祭時看到的冰雕雖然個頭比基洛夫廣場上的這些冰雕大很多,但透明度卻遠不及這些冰雕。 

/tmp/phpGxd57M

這座晶瑩剔透的冰雕是俄羅斯字母,有些俄羅斯字母長得跟英文字母一樣,但發音和意思完全不同,例如CCCP 是俄文 "СССР"(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的拉丁字母轉寫,意思是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即 蘇聯(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USSR)。 

/tmp/phpuaBBwX

這座魚破水而出的冰雕讓我們想起前幾天常吃到的歐姆魚,藝術家們可能選擇以歐姆魚為主題,雕刻冰雕作品,以展示在地的自然特色和文化傳統。 

/tmp/php65VfXR

這些展板的標題是 "ВЕСТОЧКА С ПЕРЕДОВОЙ",意思是 「來自前線的消息」。這些俄羅斯軍人的戰地照片,拍攝於 2022-2023 年的特別軍事行動期間,也就是持續至今的俄烏戰爭。 

/tmp/phpSXkl6g

這隻可愛的小狗突然從我們的身邊經過,看牠肉嘟嘟的身體,即使不穿衣服,大概也適應了伊爾庫次克的寒冷低溫。 

/tmp/phpuGKaBo

Neo和Medea曾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西面圍牆外看過這種用來紀念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為祖國英勇戰死的烈士而建的無名烈士墓(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平台中間並點燃了「不滅之火」。 

/tmp/php8GzSJw

無名烈士墓的設計簡單而莊嚴。墓碑上方刻有俄羅斯語的文字,意為「為祖國而犧牲的無名烈士」,墓前的「不滅之火」,象徵著對這些無名士兵永不熄滅的紀念。 

/tmp/phpyO3pjF

導遊尤莉雅向大家說明,這座無名烈士墓旁邊守衛的軍人是軍校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其他軍校生來換班,在冰天雪地中要靜立不動一個小時,實在是不簡單。 

/tmp/phpoA8699

俄爾庫茨克救世主教堂(Спасская церковь)是西伯利亞最古老的石砌建築,建於1706年至1710年間,見證了當地的歷史發展。 

/tmp/php0msJgO

19世紀時,救世主教堂曾是宗教與文化中心,蘇聯時期一度被關閉並改作他用,後於蘇聯解體後修復並重新作為宗教場所使用。教堂融合俄羅斯傳統東正教風格與西伯利亞地方特色,白色石材建築典雅莊重,最大的特色是其外牆上的聖經壁畫,為西伯利亞少見的宗教藝術展現。 

/tmp/php0q9bqX

在外頭待久了,全身幾乎凍僵,領隊和導遊帶著全團走進救世主教堂,除了參觀內部,也讓暖氣暖暖身子,不然真的快撐不住了。 

/tmp/phpixnvY6

救世主教堂內部也有紀念品店,不過這些紀念品都是神像的圖案,Neo和Medea想了一下,最後沒買紀念品,只花了十盧布(4台幣)買了一根祈福蠟燭。 

/tmp/phpsyDsUg

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的Neo和Medea無論到了教堂、廟宇、清真寺,都會虔誠的拜拜祈福,只要裡面有蠟燭,一定會點一根來祈福。 

/tmp/phpMYw26q

向神明祈求的內容除了希望自己平安順利,更多的是祈求神明們能多多照顧、疼愛在天上當小天使的寶貝托托,等Neo和Medea日後也化為塵土時,一家三口能在天上再次相聚。 

/tmp/php4UFdRB  

高聳的鐘樓、裝飾精美的拱形窗戶,以及延伸至外牆的獨特壁畫,成為研究18至19世紀俄羅斯宗教藝術的重要案例,可惜導遊沒帶我們繞到有聖經壁畫的外牆那一側參觀就離開教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dea 的頭像
    Medea

    藝術季節

    Med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