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時間都會在里加舊城區參觀,2:35抵達舊城區後,導遊先在這裡向全團簡介里加舊城區的概況,拉脫維亞首都里加是三小國中最大的城市,主要觀光景點都在舊城區附近。
火藥塔建於14世紀,在1621年的瑞典戰爭後被毀,1650年為了保護內部珍藏,在原先的基礎上重建為現今所看到的外觀,Neo和Medea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也見過火藥塔。
在里加舊城區有座特別的建築,遠遠看去屋頂上有兩隻貓,也因此被稱為貓之屋,它是1909年由Friedrich Sheffel所設計的建築。
屋頂上有貓的原因有兩種說法,第一說是當時的屋主是極為富有的德國貿易商,他拒絕加入聲望極高的商人行會-大基爾特,為求報復,在屋頂上放了兩隻弓起背部高翹尾巴、看起來憤怒的貓,尾巴朝向大基爾特之屋,但後來雙方經過訴訟後,屋主最後還是把尾巴轉向。
另一個版本則是那位富有的德國貿易商在與里加市議會發生爭執之後,將兩隻憤怒的貓雕像放在塔樓屋頂的建築上,尾巴朝向里加市政廳,宣洩自己的憤怒。
這棟黃色的新藝術建築在拉脫維亞里加舊城區內Livu square廣場一隅,始建於1909年,以浪漫的鵝黃色為色調、中世紀城堡風格建造,現為提供漢堡、豬肋排、牛排及點心飲料的Gastro Pub餐廳。
這間歪歪斜斜的白色建築位於巷弄之間,導遊特別介紹這間房子在四百年前是當地很有名氣的釀酒廠,不過現在連租都租不出去。
拉脫維亞陸陸續續被其他國家統治及影響,如波蘭立陶宛聯邦、瑞典王國、俄羅斯帝國、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統治等,所以里加現今文化豐富多元,也因此在1997年以”里加歷史中心”之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
走在里加街頭,就好像走在露天博物館當中,每一步都是踩在沉甸甸的歷史上,走在歐洲古老的石板路,總是讓Neo和Medea感到興奮、崇敬。
Neo和Medea在各個城鎮中,只要看到人孔蓋,都會想踩一下並留下到此一遊的足跡,這代表我們又一起征服了一個全新的地點,也是夫妻間共同的回憶。
從這樣的角度看過去,讓Neo和Medea宛如置身於梵谷夜晚露天咖啡座那幅名畫中,真想去荷蘭克勒勒-米勒博物館看一次真蹟。團員們正朝著瑞典門走去。
在里加舊城區北側、興建於1698年的瑞典之門Zviedru vārti,是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舊城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城門,為了紀念北方戰爭期間英勇的瑞典軍隊而取名為瑞典之門。
瑞典門還有個傳說。在瑞典士兵進駐時期,士兵不得與當地女子相愛,但仍有士兵半夜約會時被發現,於是兩人被抓起來懲處,並塞進城門裡。因此後來也有謠傳,如果想測試對方是否愛你,只要在半夜經過瑞典門,能夠聽到兩位戀人的耳語,表示你已經找到真愛。
令人惋惜的是,即使在處處皆是寶藏的里加舊城區,仍然有牆壁被胡亂塗鴉,破壞了美感,應該像智利的瓦爾帕萊索那樣規劃出一塊區域,讓塗鴉者能自由創作,這樣才能取得雙贏局面。
聖雅各主教座堂(St. James’s Cathedral, Riga)是里加舊城中唯一仍維持哥德式尖塔的教堂。教堂於1225年建立,於15世紀才改建為大教堂。
教堂外側曾掛有一個鐘,在當時作為通知里加居民火災或水災發生的警鐘,並傳說當有對丈夫不忠的女人經過教堂時,鐘聲會自動響起,但可惜這座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俄國人奪走,塔尖的風向雞是里加的標誌之一。
拉脫維亞國會大廈(Saeima)位於聖雅各主教座堂相鄰一條街的位置,建於19世紀中葉,屬於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
高度足有86.2公尺的聖雅各主教座堂就在國會大廈隔壁,走一下下就能見到主教座堂的這座大門,紅白色拱門有若西班牙哥多華的清真寺主教堂。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有三姊妹屋,而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則有The Three Brothers三兄弟屋,位在Maza Pils街的17、19和21號,展現了古老里加各時期的建築風格。里加三兄弟屋雖緊緊相連,但其實建築年代完全不同,分別代表著住宅建設的不同發展時期,現在是國家文物保護局和拉脫維亞建築博物館的所在地,內部可免費參觀。
最右邊的17號建築年代最久遠,約為15世紀所建,是里加最古老的磚砌住宅,立面的山形牆屬於哥德式風格,在當時因為課徵窗戶税的關係,窗戶越大,課稅越重。中央的19號建築上方寫著 1646,表示其為1646年完成,主要受到荷蘭文藝復興的影響,其大門上還可看到另一個數字1746,表示大門後來有再重新整修過。最左手邊的21號建築則是17世紀末後才出現,風格為巴洛克式建築。
當眾人在三兄弟屋前仔細聽導遊和領隊的講解時,這位漂亮的模特兒就站在三兄弟屋前不停被攝影師拍照,幾位團員把注意力都放到她身上。
正當團員們好奇地打量那位模特兒時,這位女攝影師突然用流利標準的英文拜託我們,以自然的態度當做路人甲乙丙丁從模特兒背後走過去,也就是活動背景的意思。
一開始團員嘻嘻哈哈的看著模特兒及攝影師走來走去,但攝影師拜託大家自然一點,多走幾次後,攝影師也成功拍攝完畢,好想知道這些照片會刊登在什麼地方?當活動背景是一次很有趣的經驗呢!
古色古香的里加的舊城區真的很漂亮,即使不是重要景點,一般的建築都維持了中世紀的原始面貌,比起早上去過的新藝術建築群,Neo和Medea更喜愛舊城區。
這位國中老師團員很喜歡Medea,本來還有點矜持,但和Neo和Medea相處久了,拍照動作也變得愈來愈活潑,我們兩夫妻的耍寶天性很有傳染力呀!
在里加古城,會發現建築、街道樣式與西歐國家基本相同,雖說叫作裡加古城,但是這裡的“古”字是指里加古城悠久的歷史,建築反而一點也不古老,每一棟建築和現代建築相比都毫不遜色。反而比現代建築更加有韻味。
圓頂廣場(Dome Square)是里加舊城區最大的廣場,它是舊城區的中心廣場,經常舉行各種公共活動,圓頂廣場包括幾座19世紀和20世紀的紀念性建築,而里加主教座堂則是圓頂廣場中最明顯的建築之一。
里加主教座堂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教堂,其全名為聖瑪莉大教堂(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aint Mary)。大教堂本體於1211年建立,期間經過多次的翻新重建,因此建築本身也融合了多種的建築風格,包含文藝復興、哥德式以及巴洛克式。
Neo和Medea在圓頂廣場邊緣發現了這部可愛的觀光電動車,立刻興奮地跑過去拍照,四年前我們和Neo爸媽也在法國馬賽搭過類似的觀光小火車,是非常有趣的體驗。
觀光電動車上頭的乘客十分熱情,看到Neo對著他們拍照,立刻舉起手笑著向我們這群觀光客打招呼,旅遊總能讓人心情放鬆,結交到更多好朋友。
當Medea在車頭與熱情的司機合照後,那位國中老師團員甚至跑上電動車,坐在副駕駛座和司機一起合影。向司機及乘客們揮手道別後,我們繼續里加舊城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