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得土安老城區後只過了40分鐘,遊覽車便在3:25停在這間餐廳門口,現在當然不是要用餐,只是借餐廳的廁所用。
領隊花花和導遊許阿正在跟餐廳櫃檯交涉借廁所的事,有一組外國客人在櫃檯旁用餐,菜色相當不錯,櫃檯旁的烤爐裡不斷傳出烤肉香味,雖然肚子不餓,但聞著還是很舒服。
雖說是借廁所,但也是要付錢的,而且一個人要全程裡最貴的3迪拉姆(10台幣),各自跟櫃檯繳費並拿到一張收據後才可以下樓上廁所。
上完廁所後,Neo自己走到餐廳附設的戶外用餐區晃晃,雖然地板因為下雨而濕漉漉的,但現在卻讓Neo想到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中的前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Neo見到景色絕佳,馬上就找Medea來看,剛好團員許醫師也在旁邊,許醫師先請Neo幫他拍照,Neo也請他幫我們拍個兩張。
後來許醫師問了導遊許阿這是什麼地點?導遊回答這是個水庫,但不確定地名是什麼,許醫師直接用Google地圖定位,找到這個地名叫作Barrage De Nakhla。
3:40再度上車後,沿路又開始下雨,而且雨勢愈下愈大,Neo和Medea在車上無事,便看看窗外雨景、打電動、聽音樂,度過拉車時間。
4:40遊覽車在傾盆大雨中到達蕭安,因為山城路徑狹小,遊覽車上不去,大行李箱今天不從遊覽車卸下,團員們將自己的隨身行李放進這部飯店派來的廂型車裡,讓廂型車載回飯店,但團員必須要在大雨中走半小時到飯店,團員許醫師的太太跟兩個小朋友也坐上廂型車一起回飯店。
剛下車時雨勢大到像整桶潑,好在隨著時間過去,雨勢逐漸轉小,雖然沒完全停止,但至少不會讓人淋成落湯雞,天氣是沒辦法的事,遇上了就調整心情,相信雨中蕭安會別有一番風情。
我們是在新城區入口處下車,現在要走一段上坡路到舊城區,這裡和昨天去的烏達亞城寨都是古樸斑斕的藍白色,新城區就這麼有意境了,我們住的舊城區不曉得會有多美?
這個景點的名稱叫作Chefchaouen,網路上有人翻譯成契夫蕭安,更多人翻譯成舍夫沙萬,晴天旅遊的行程表是簡稱為蕭安,所以在部落格裡也使用蕭安這個簡稱。
雖然細雨濛濛,但蕭安新城區的藍白建築實在太吸引人,加上陽光漸漸破開濃濃雲層,那種雨後清新,為蕭安注入一股清靈脫俗氣息。
現在穿越的小花園似乎是新城區通往舊城區的捷徑,冬季的摩洛哥天氣變化之大令人難以捉摸,十分鐘前被豪雨淋得抬不起頭來,而今卻被陽光曬到快睜不開眼。
每次團體在行進時,導遊許阿總是會在最前方帶路,領隊花花則是押在隊伍最後,過馬路時,導遊、領隊都會在斑馬線上護著全團,從小細節就能看出她們的用心與貼心,讓團員們安心又窩心。
導遊許阿沒有停留在新城區為團員做任何介紹,因為蕭安最有看頭的都在舊城區,利用步行的這段時間,請格友們欣賞新城區景色,Neo和Medea來為各位介紹一下Chefchaouen這座迷人山城。
蕭安在1494年以前還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不過後來小鎮規模隨著來自西班牙格拉納達的穆斯林和猶太人難民的到來開始擴展,這些難民修築了帶有小陽台的白色房子,和用瓦來平鋪的屋頂,露台的中央往往還種植一棵柑橘樹,這些特徵賦予了小鎮與眾不同的異國風情。
Chefchaouen的名稱源自於柏柏爾語的「角」,這是由於山城背後的山峰形狀像一對羊角的緣故。柏柏爾是西北非洲的一個民族,柏柏爾人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它是眾多在文化、政治和經濟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統稱。柏柏爾人這個稱呼本來不是柏柏爾人自稱的稱呼,而是來自拉丁語中的barbari(野蠻人)。在北非有約1400至2500萬說柏柏爾語的人,他們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
剛才有提過舍夫沙萬(契夫蕭安)的居民是來自於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魯西亞,所以這座山城融合了地中海、摩洛哥、安達魯西亞等文化特色,走在街道上,聽到的語言不是阿拉伯語或法文,而是西班牙語,人們也比摩洛哥其他地方更熱情一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逃難來此的猶太人陸續離開了摩洛哥,建立起一個名為"以色列"的新國家,所以現今的Chefchaouen只有大約四萬多的居民。
這個美麗的小廣場連接了Chefchaouen的新城區與舊城區,穿過這道門後就進入了舊城區,待團員們與這座別具意義的城門拍照後,全團便正式進入舊城區。
不過在進入舊城區前,導遊許阿特別叮嚀團員,由於Chefchaouen靠近直布羅陀海峽,而對岸有一片大麻種植園,所以Chefchaouen街上常有人在兜售大麻,為了自身安全,最好別做違法的事。
剛剛走過的新城區已經夠讓人流連再三了,但一踏進舊城區,彷彿在瞬間穿越了時空,回到了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的年代,如果沒有外國遊客,真會讓人懷疑現在真是2020年嗎?
當年非基督徒難民剛剛抵達這座小鎮時,他們相信藍色代表天空和天堂,所以開始把牆壁塗成藍色,當人們發現藍色似乎可以避蚊的時候,這種做法很快就成了趨勢。
舊城區入口的小巷兩側有多家雜貨店,現在只能匆匆一瞥,等進Riad民宿飯店Check in後,導遊和領隊會讓大家在年夜飯開飯前在舊城區裡自由活動。
走完從城門進來後的蜿蜒小巷後,習慣狹小空間的視野驀地豁然開朗,Medea身後那個區塊就是整個舊城區的中心精華部位。
舍夫沙萬(契夫蕭安)大清真寺就在中心廣場旁,八角柱型磚紅色的宣禮塔高高聳立,非常引人注目,晚點兒我們會錄一段從宣禮塔傳出的叫拜聲影片讓格友們欣賞。
導遊許阿特別介紹這座舊城區中心廣場,這座廣場名為烏塔哈曼廣場(Plaza Uta el Hammam),周邊圍繞著餐廳、咖啡廳、商店,中央那棵高大樹木是舊城區的地標。
導遊許阿之所以要特別強調這座中心廣場,是因為明天早上早餐後都是自由活動時間,團員們在10:00自行提著隨身行李在大樹下集合,她要我們拍下這座廣場,特別要讓大樹入鏡,萬一迷路時可以把照片給當地人看,當地人一看就會指引正確道路。
這棵大樹是雪松,又稱為香柏,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和地中海沿岸,樹高40-50公尺,木材帶具刺激性的樹脂香味,在摩洛哥常被當作建材。
等每位團員都在烏塔哈曼廣場拍過照後,導遊許阿繼續帶著大家往民宿飯店的方向走,廣場旁大大小小的路有好幾條,初來乍到會有點搞不清楚方向,必須用心記一下方位才行,萬一自由活動時迷了路就麻煩了。
雖然身處非洲,但因臨近地中海,加上海拔500-700公尺的高度,讓這裡的空氣更顯清新,再加上藍白色古色古香建築,整體和非洲給人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
各家各戶都在自家的門上面花盡了功夫,高的、矮的、方型、拱型、木的、鐵的,還加上各種不同材質的裝飾,宛如人人都是藝術家。
地中海沿岸盛產橄欖,所以摩洛哥也有許多橄欖製品,店裡一堆堆形狀、色彩各不相同的橄欖油香皂緊緊攫牢遊客目光,Neo和Medea去年夏天在法國馬賽買了好幾塊馬賽香皂,對天然手工香皂情有獨鍾,等會兒再來看看橄欖油香皂。
自2016年06月01日起,摩洛哥正式實施對中國公民赴摩洛哥免簽的政策,蕭安是觀光客來摩洛哥必遊的重要景點,所以陸客特多,許多店舖都會寫上中文來攬客。
漫步在Chefchaouen,猶如走進童話世界,踏步在不規則的鵝卵石板路上,各種層次的藍撲面而來,和Neo和Medea特別喜歡的希臘聖托里尼島各擅勝場。
舍夫沙萬(契夫蕭安)小鎮上販售各種手工的皮革,以及毛帽、毯子、披肩等各種紡織品, 還有一種在當地才看得到的舍巴拉族(Jebala)傳統服飾,Medea打算在自由活動時間來買件傳統服飾,等生日那天要穿上一整天。
街道、建築物、門片、窗戶、器物,無論哪個轉角,都流動著無止境的藍色,深藍、淺藍、孔雀藍、湖水藍、寶石藍….,把原本平淡純樸的老城,變身成充滿神秘浪漫氣氛的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