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家公主薰衣草園只短暫停留四十分鐘,6:10便再次上車前往伊寧市,導遊阿來利用拉車時間發下購物清單,各位對北疆土特產種類和價錢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幣值是以人民幣計價。
一個半小時後,大家在7:40抵達位於伊寧市區東南方的「喀贊其民俗旅遊區」,伊寧市位於新疆西北部,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犁河谷內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工業中心,清代為伊犁將軍駐地,現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和武警內衛部隊第七師師部駐地。
遊覽車在路邊臨停讓全團下車,下車處附近是這間水果攤,新疆水果在夏季時種類繁多、汁多味美,這一路我們已經吃過好多種當季水果。
當地地陪在水果攤旁接待我們這團,很明顯的,伊寧市居民人種和漢族不同,他們是維吾爾族人,“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
導遊阿來幫秀麗的維吾爾少女地陪發下喀贊其民俗旅遊區的門票,待會兒要搭馬車到喀贊其民俗街參觀維吾爾族民宅。
維吾爾少女地陪簡單介紹完之後,便由這位年僅21歲卻導覽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我們全程解說,另一名19歲的女徒弟會跟在旁邊協助。
年輕導遊帶全團走向馬車驛站的這一路上不忘為大家介紹特色店舖,伊寧市賣的地毯圖案多以北疆風光為主,編織技巧相當高超。
這些鞋子的式樣看起來跟一線大城市百貨公司裡賣的還是有一定的落差,不知道當地人或是觀光客才是鞋店的主顧客?
當年輕的21歲男導遊介紹到這個奇怪的器具時,站在一旁的導遊阿來突然激動的叫著“這就是我小時候睡的!”原來這是張嬰兒床,可讓40天大的嬰兒開始睡。
在嬰兒床旁邊還有這個小工具,年輕導遊賣關子要大家猜,提示一下:這是嬰兒用品,格友們也猜猜看這個工具有什麼功用?
猜到了嗎?那是新疆小男嬰躺在床上尿尿的工具,小雞雞塞進上面的洞裡,尿尿就會順著木管流出,好有趣的工具,不知道台灣男嬰會不會使用它來噓噓?
一路上在年輕導遊風趣的介紹下,大家說說笑笑的,十幾分鐘的步行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哈迪克停車場就是我們要搭乘馬車的驛站。
哈迪克停車場裡停放了兩部馬車,這位維吾爾族車夫看到Neo在拍他和馬車,不自覺以手摸頭並流露出靦腆微笑,維吾爾族人個性都十分淳厚。
這部才是我們一家要搭乘的馬車,這幾部都是全新疆獨一無二的伊犁馬車,維吾爾人稱它為「哈迪克」(漢語的馬車)。
「哈迪克」是伊犁早期就有的四輪馬車,其車身短窄輕便,主要用於載人,因其車廂是以六根木棍併排架起,故又稱為「六根棍馬車」 。
後來因為伊寧市區重新規劃,馬蹄會破壞路面,哈迪克便漸漸消失,近年來由於旅遊發展,此種馬車受到遊客青睞,六根棍便在旅遊區重現蹤跡。
盡責的導遊阿來在Neo的請求下,幫我們一家在車首、車尾不同角度連續拍照,Neo、Medea和媽媽不停地擺pose,但老爸卻酷酷靜靜地坐在另一側。
Neo和Medea旅遊經驗雖然豐富,不過也是第一次坐這種側面乘坐的六根棍馬車,在忍不住興奮的情況下,不斷請導遊阿來幫我們多照幾張。
拍完與馬車的合照後,因為還要再等第三部馬車來載其他團員,所以Medea便利用空檔找了這兩位維吾爾族姑娘合照,右邊那位姑娘簡直就是國際名模呀!
等了十多分鐘,第三部馬車才徐徐到來,全團都坐妥後,三部六根棍同時出發,準備前往喀贊其民俗街裡的維吾爾民宅。
「六根棍馬車」布置得很華麗,每邊最多可坐五人,一台馬車最多可坐十人,拉車是高大且雄壯威武的伊犁天馬,行進時昂首闊步,非常神氣!
和我們同坐一側的維吾爾小姑娘是那位21歲年輕男導遊的徒弟,今年才19歲,就讀伊犁師範大學旅遊管理系,利用暑假來實習。
馬車行進時,我們輪流跟這位淳樸的維吾爾小姑娘聊天,她語音軟軟糯糯,句尾都會加“的呀~”聽起來很舒服,遠遠看去有點像許瑋甯。
和維吾爾小姑娘坐一起的好處就是有什麼問題都能直接問這個在地人,好奇心重的Neo一路狂拍照,連路邊的西瓜都拍,嘴巴也沒閒著,看到什麼都想問。
達達的馬蹄聲,伴隨著叮叮噹噹的鈴鐺聲,節奏優美動人,帶著我們進入大街小巷,欣賞商店市集、百年民居與人民生活,坐在輕快的馬車上,微風伴隨歡聲笑語,非常抒壓呢!
馬車漸漸進入「喀贊其」的住宅區,史料記載十七世紀,從南疆來到伊犁開墾的維吾爾族,最早是聚居於此,維吾爾族傳統民宅馬上就要到了,讓我們看看傳統維吾爾族人住的房子有多漂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