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Neo和Medea沿著原路走回環型碼頭之際,一直沒有動靜的海洋航行者號忽然冒出了黑煙,該不會要啟航了吧?動作要快點了!
現在是6:55,海洋航行者號這一個航次比我們當初那個航次晚了一小時才開船,走快一點,應該來得及在開船前走到環型碼頭。
走回環型碼頭這段路從雪梨港灣大橋看過去似乎很遠,但Neo和Medea腳程一向很快,走起來覺得沒想像中遠,途中還遇到這對恩愛情侶在看風景。
這塊在地上的銅牌是2004年設立的,這是個名為Reconciliation Astralia的澳大利亞民族和偕促進組織。
雪梨什麼都貴,飯店價格也極其驚人,特別是夏天旺季,好一點的飯店房間一晚通常會超過台幣一萬元,除非是選擇這樣的三、四星級飯店,但價格也至少四、五千元起跳。
每次去歐洲玩,Neo都至少會買一個名牌包給Medea,雪梨也有LV,不過已經關門了,在雪梨買LV不會比在歐洲買划算。
邊走邊用眼睛逛街,並沒有耽誤到時間,快步走到有點喘的Neo和Medea在七點整回到環型碼頭,幸好海洋航行者號還在,讓我們來得及送她離開。
我們打算走到正面去送別海洋航行者號,從雪梨港灣大橋走回環型碼頭的路都是位於海洋航行者號的右側,右側這個小公園有猴子、有鉛筆,還用簡體字寫著澳大利亞,有什麼特別涵義嗎。
在猴子、鉛筆小公園裡有一些當地人在運動,這對男女不斷在草地上做出高難度體操運動,雖然Neo和Medea趕著走去海洋航行者號的正面,仍不免看呆了眼。
這個港口的正式名稱叫作SYDNEY COVE雪梨灣,由岩石區、環型碼頭及雪梨歌劇院所三面包夾,剛才我們在雪梨港灣大橋欣賞的景色就是雪梨灣。
這個圓型地圖上標示了雪梨灣與環型碼頭的地理位置,兩者分別於1808年與1988年所建,上面的文字呈現出澳洲人對雪梨灣與環型碼頭的驕傲。
這個位於環型碼頭旁的圓型地圖是美國Caltex加德士燃油公司致贈給新南威爾斯州居民的禮物,Neo和Medea無意中多走了這個景點,還蠻開心的。
走到環型碼頭時,正前方的海洋航行者號剛好慢慢往後退開,準備駛出雪梨灣,現在時間是7:10,海洋航行者號終於再次啟航了。
岸邊有好多遊客跟我們一樣在拍攝海洋航行者號離開,而船頭和船的兩側也站了好多乘客在欣賞啟航景觀,遊輪在出入港口時,總是非常吸引目光。
就在這一刻,天空也滴下不捨的淚水,心都糾結在一起的Neo和Medea不停揮手向海洋航行者號說bye bye,心中有股酸酸的感覺,卻又有種自豪感,畢竟Neo和Medea曾在海洋航行者號住過12夜呢!這艘遊輪帶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我們不會再難過,今朝縱然別離,他日當再相逢。
雖然累了一天,但Medea仍然想在雪梨街頭多散步一會兒,原本Medea想直接從環型碼頭走回中央火車站旁的57 Hotel,但Neo已經累到受不了,所以採取折衷方式,先走一段路再去搭火車回飯店。
剛從台灣飛到雪梨時,我們也逛過這條熱鬧的皮特街PITT STREET,後天就要回家了,剩下的這幾天不曉得有沒有機會再重回這一區,現在就沿著皮特街,重溫初到雪梨的興奮心情吧!
Neo身後是金融機構齊聚的馬丁廣場,剛到雪梨時我們也曾造訪過這座水池,但由於農曆新年的緣故,水池周遭多了許多應景佈置。
經過馬丁廣場後,我們也進入中心商業區CBD的範圍,前方的建築是1866~1891年建成的新南威爾斯州郵政總局,在手錶不普及的年代,鐘樓還具有報時的功能。
潘朵拉PANDORA的飾品對女人來說是個大坑,永遠也蒐集不完,從沒買過潘朵拉的Medea也想要幾個澳洲當地才有的飾品,當成這一趟雪梨自由行的紀念品。
從ZARA往上看去,雪梨塔Sydney Tower正聳立在雪梨天際,初訪雪梨時我們已見過雪梨塔,也在之前的遊記介紹過這座雪梨最高建築。
雪梨CBD中心商業區這一帶非常繁華,許多名牌店都設點在這裡,PRADA這個義大利名牌在全世界也十分風行,Neo和Medea第一次在國外見到PRADA是在義大利威尼斯,只是那時買的是Gucci包包,沒買PRADA。
愛瑪仕HERMES這個超高檔名牌在中心商業區也設有店面,以愛瑪仕熱門的程度,臨時走進店裡,不見得一定能買到柏金包。
沿著剛到雪梨時走過的舊路一直走到海德公園前的ST JAMES火車站,Neo的腳已經痠到不行,所以牽著Medea一起進火車站,要坐火車回Central中央火車站,節省一點腳力。
雖然從ST JAMES站可以坐回Central站,可是卻是要繞上一大圈,先開回環型碼頭再去中央火車站,但如果送完海洋航行者號,直接從環型碼頭上火車的話,三站就能回飯店。
在中央火車站下車時已經是8:02了,雪梨火車坐起來舒適又便利,是觀光客最好的交通工具,不過就是票價有點貴,隨便坐一下就要台幣七、八十塊。回飯店前,再去附近逛逛街,找一找有沒有超市可以血拼吧~